1.Sophie's Choice
影片描述的是一位在二次大战期间遭纳粹迫害的波兰女子苏菲。在战争结束后,她和男友纳森移民美国纽约的贫民区,在那结识了同楼的年轻美国作家斯廷格。苏菲和纳森经常吵架,最初这种情况常令斯廷格感到不安,后来彼此之间成了好友。
斯廷格不知不觉爱上了苏菲。一次误会使苏菲以为纳森自杀身亡了,十分悲痛。斯廷格为了安抚苏菲,便把她带到华盛顿,并准备到南方的老家与她共同生活。苏菲谢绝了。因为过去的隐痛时时在心头闪现:在集中营里,纳粹曾经强迫她在两个子女中杀一留一的选择,否则两个孩子都将杀死。苏菲的心如被刀绞,结果苏菲选择了儿子。即使苏菲又屈从于好色的纳粹军官,后来儿子仍未能幸免一死,从此,苏菲对重组家庭心灰意冷。第二天,苏菲和纳森都自杀了。
人的命运有时那以捉摸,当人们需要对自己的命运作出选择的时候,往往是十分残酷。苏菲是一个容貌美丽的女子,但她的内心深处隐藏了不为人所注意的负罪感。在她的一生中,曾经有过两次不得不在自己心爱的人中间作出致命的选择,集中营里她被迫在两个子女中选择一个生存者,这对一个母亲来讲太残酷了。这是苏菲迁居美国后,在与真挚的斯廷格相处时回忆起幸酸的往事。影片以闪回镜头追溯她在那里的悲惨遭遇,这就使苏菲在纽约的第二次命运的选择,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来冲击每一个观众。苏菲面临两个男人的爱情的选择,痛苦的经历使她在怪僻的情人和忠实的追求者的爱情中徘徊。最终她选择了一起出生人死的但心情消沉的纳森。然而,他们两都不能摆脱恶梦般的回忆而双双自杀。
我不得不为影片的女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感到惊叹!她以其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眼神,把苏菲的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栩栩如生。她若有所思的苦笑,手指神经地插人发间,说话中的突然停顿,欲言又止……等等,演得层次分明,质朴自然。杰出的表演使她获得1982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演金像奖。
2.Histoire d'Adèle H., L'
阿黛尔·雨果
阿黛尔·雨果,雨果的小女儿。雨果用自己深爱的妻子的名字为她命名,她得到了母亲的名字和父亲的文采,却没有得到母亲所拥有的爱和父亲所拥有的成功。为了一个她自己都知道不值得的男人,孤身远赴重洋,颠沛流离。特吕福的电影取材于历史上的阿黛尔的日记,这本疯狂苦涩迷人的日记来自羁旅中蜡炬成灰的泪水。特吕福两次让阿黛尔信心十足的站在海边,诉说那个越过海岬的女孩的愿望:"女孩站在海边,从旧世界到新世界与情人会合,这是我所想要的。"越是这样笃定的誓言,越是让人们为她跌宕的命运难过。她直视摄影机的眼神令人心碎。那种疯狂,那种执著,那种激情,那种绝望,像潮水一样汹涌而来,让人无法抵挡。也许爱情到了最后,爱的不过是自己的想像,迷途不返,无悔无怨。 这个女子颇长寿,活了80余岁,但她已经心碎,余生不过是在精神病院里过行尸走肉的日子。总有些爱情对生命有致命的影响,阿黛尔的爱情改变了她的一生,从格尼斯到哈里法克斯,从哈里法克斯到巴巴多斯,她走过天涯海角,却没得不到那个她爱的男人的爱情。等到那个在象极了基里科笔下的超现实黄色街道上漫游的女子,再与她用生命追随的男人相遇时,已经是对面相逢却不识,游荡的身体里已经没有灵魂。 这部1975年的影片根据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之女阿黛尔·雨果的经历改编。为追求年轻的英国军官平松,阿黛尔从法国跑到美洲,然而平松却表现得十分冷漠。阿黛尔却近乎“丧心病狂”地继续爱着这个不再爱她的男人,最终在法国孤独终老。 伊莎贝尔·阿佳妮在片中的表演充满激情,法国影评界认为她为以后法国女演员定下了一种新的肢体动作、举止和声调,她本人也成为当时法国最受模仿的影星。一位法国影评人说过:“不知当年特吕弗拍《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时用的摄影机还在不在?承受了阿佳妮那样注视的摄影机玻璃即使不疯狂,可能也碎裂了。” 特吕弗选中伊莎贝尔·阿佳妮扮演阿黛尔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大半,因为这种贵族气、有几分疯狂、几分神经质的角色恰恰暗合了她本人的气质,后来的《罗丹的情人》也证明了这点。阿佳妮因为此片获得法国恺撒奖的最佳女主角提名和学院奖。片子也被当年的权威媒体称做是"近几年来最浪漫的电影"。 "我再也没有什么嫉妒和自傲了/我已经远远地超离了骄傲/既然我不能拥有爱的微笑/那我就去接受痛苦的煎熬。"她望着他的照片,泪流成河。她已经身不由己了,她甘愿去接受爱的煎熬。 "关于爱/我却只有你/当我见到你时/我会告诉你/我们中任何一个人不完全的爱/那么就不是真正的爱/许多次感情的潮水/却把我推向你的怀抱/但当生活再次把我们拉近时/我已决定不做任何事情来打动你/我会以温柔的方式战胜它/温柔的方式……"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她知道他的坏,却无法抗拒他的帅。她给他钱、送给他女人,也无法挽回他的心。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之后,她决定求助灵媒,想将爱变成恨;她告诉了情敌的父亲他不过是个伪君子和小人,却流着泪说道"你以为一个人可以驾驭自己的感情吗?!"--她还在爱他。 然而那个男人却说:"你太可笑了!"--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最希望给你青眼的那个人却给了你白眼"! 她终于沦落、衣衫褴褛到连狗都欺负的地步,这个贫穷但有一种气质的女人,"她被痛苦折磨,即使肉体的创伤能够恢复,心灵的创伤也是致命的"。因为疯狂她失忆了!平松尾随着她,最后一次陪伴她走过漫长的无人的街。可是她未曾停步,已经满脸茫然,是真的失忆还是心如死灰?总之已是无缘对面不相识了! 法国的爱情片都带着唯美的浪漫主义色彩,这或许与他们民族的浪漫气质有关。特吕弗其实在讲的是一个我们都看过、听过了千百回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然而在片中反复出现的大海的情景为主人公的爱增添了几分梦呓和象征的色彩:她的姐姐曾经溺水而死,她反复地梦见大海,她也终将溺死在情波欲海。悲剧就这样无声地交织并随着隐约可见的大海的波涛汹涌传递进观者的五脏六腑。
3.Belle noiseuse, La
不羁的美女
影片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位老画家的城堡里。法国南部炎热的夏天,幽静阴凉的城堡,洋溢着青春性感的美女唤醒了老画家久已干涸的创作激情,一幅惊世名作也许将如所有人期待的那样,在画家与模特间的合作中诞生。模特与画家,女人与艺术,这部电影会怎样来诠释这个经典的,诱人的,烂俗的,也可以是深刻的主题呢? 影片一开始,法国南部夏天的漫长慵懒的阳光,女主人公穿着连衣裙,提着凉鞋光脚走路的方式,都在告诉你,这不是一部用于取悦观众的电影,而是导演作者想要说点什么,这种说话的方式,带着典型的从容不迫,严肃优雅,杀人不见血的欧洲气质。 女主人公一进入老画家的城堡,便感到了某种不安,她对男友说:“我觉得要发生些什么。相信我。”这种没有凭据的不安的预感,是一种女人的直觉吧,觉得自己处于某种危险的境地,她抱起双臂的姿势,是企图自我保护,抗拒被掠夺的心理反应。没有悬疑,没有暴力,却是平静湖面下有暗流汹涌,整部影片以心理上绷紧的弦,使你呼吸压抑。 玛丽安成为老画家的模特,最初完全并非她的意愿,当她知道男友、画商、老画家三个男人经过讨论决定把她用作模特,来完成他们期待的画作时,她表现出的是气愤和抗拒。显然,这个有着性感身体、充盈青春的美女同时还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的女性。当她与城堡女主人,也就是画家的前模特讨论着女人的命运时,她显然是并不赞同画家妻子完全放弃了自己,将生命依附在丈夫身上的选择。她认为自己的心性是强大的,女人应该拥有自己。 玛丽安渐渐地在画家的创作中变得主动,因为她被作画的魅力所吸引。男人钟情于创造奇迹,而女人本能地喜欢帮助奇迹发生。她放弃警惕,陷入这场冒险中。(想到北冥神功哈)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还交结着妻子的忧虑,男友的嫉妒,微妙的情感暗流,然而最后什么都没有发生,甚至那幅期待中的画也没有真正出现。只看到老画家把它封存进画室墙壁中时,曾露出鲜红的底色,以及模特玛丽安看到自己的画像时的目光以及她经历过被画之后的憔悴。“好的作品,画布应该是带血的。”想到老画家之前所说的这句理论,可以想见这幅名作的摄人心魄。最后画家展示的只是另一幅作品,淡蓝的底色,女人的背部,没有面庞。(简洁得让我看不懂)。在户外草坪明亮阳光下,大家仿佛都松了一口气,妻子与丈夫之间默契的笑,画家与画商开始讨论价钱,男友年轻的困惑,以及玛丽安的无法释然。 “好的作品,画布应该是带血的。” 在看到三个男人在讨论用玛丽安作模特的时候,不知道是否女性观众都会如我当时一样,莫名产生一种抵触的感觉。在男人的眼中,女性究竟是什么呢?尤其是那些艺术家、创作者。他们最会崇拜女性,赞美女性,欣赏女性,以女性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美其名曰:“永恒之女性,引导人类飞升。”然而女性终究不是与他们占有等同的地位,他们将之作为汲取创作灵感的对象,从她们身上吸取精华,满足他们的艺术梦想。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不是她这个人本身,而是她所象征的美,她的美所帮助他完成的艺术创作,满足他创造的欲望和快感。他们以为自己是上帝。而女人呢?她所处的是被掠夺的地位,在对方的汲取和对美的再创造中,她也在默默地消耗掉自己,青春,美丽,生命。想到小时候看过一篇三毛写的《收魂记》,说是在撒哈拉沙漠,当地人害怕被拍照,他们认为被摄影的同时,他们的灵魂就被那个黑匣子里的胶卷所摄走了。这个故事放到这里来看,颇有寓意,可以解释女人与创作的关系。 比如画家妻子,她曾经是他的模特,为了追随他而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和前程,如今与老画家隐居在城堡中过着山中岁月长的平静生活,闲来以制作动物标本为乐。她的身体容颜,像是被时间做了抽脂手术,你看得出她曾经也是个美女,也许正如今日的玛丽安一般有着丰满的身体明艳的面庞,但现在年老色衰,变成了他的老伴,老画家再也不能从她身上找到创作热情,她不是不感到落寞无奈的,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血气已经被残酷地掠夺了。 她所爱好的标本制作,正好与画家的创作相对应。她把动物制作成标本的过程,也正是把一个鲜活的生命抽干,抽干它们本应自生自灭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把它们缝合,防腐,装订,以求保存它们盛年的美丽,企图实现某种永恒,但同时,被做成标本的鸟儿本身呢?它再没有翱翔天空的自在生命了。标本制作是一种血淋淋的残酷,以血肉生命为代价实现凝固的永恒的艺术。
欢迎来链接.
Subscribe to Toys Store Worldwide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